What is Dietary Supplements? 什么是保健品呢?
什么是保健品呢?
保健品这是一个中式概念,准确的说这是一个中医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是没有保健品这种说法的。在我们国家,法规中把保健品称为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中间。与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可以声称特定的保健功能,有每日服用量。不用于药品的是,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特定的人体机能,不能宣称以治疗为目的。那么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们国家的保健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食品,是具有特定功能声称的,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类产品。2,保健品有严格的每日服用量。3,保健品不具备治疗效果,不能替代药品。
那么在其他国家,保健品又是怎么定义的呢?
美国。美国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教育法》,建立了一个新的膳食补充剂安全和标签监管框架。法规规定,膳食补充剂是一种旨在补充膳食的产品,包含一种或多种膳食原料,如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氨基酸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负责膳食补充剂的监管。FDA指出,膳食补充剂是一种食品但如果某种膳食补充剂符合药品的定义,将会作为药品管理。另外,《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规范了膳食补充剂辅料,包括产品和成分的特性、效力、质量和纯度。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把保健品称为膳食补充剂,字面意思理解为补充日常膳食营养不足的一类产品。2,某些特殊成分在某种特定情形下(每日服用量充足)可以作为药品来使用。
欧盟。欧洲对保健产品的上市要求和监管严格程度几近药品监管力度。虽不受药品管理法规制约,但欧盟和各国政府也都对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制定了极其严密的监管办法,以保证食用安全及消费者权益。欧盟发布的膳食补充剂法令DIRECTIVE2002/46/EC,规定了可用于膳食补充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法令规定,膳食补充剂属于食品,由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物质组成,不含过多的热量,目的是补充正常膳食供给的不足,但不能替代正常的膳食,其销售的剂量形式上可以是胶囊、铲剂、片剂、丸剂或其他相似形式,如包状粉剂、液体安瓶剂和滴剂等小单位量形式的一类物质。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欧洲把保健品称为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或膳食补充剂,旨在补充正常膳食供给不足,但不能替代正常饮食,不含过多热量。2,在管理上严格程度超过食品,接近药品。
加拿大。在加拿大,保健品称为天然健康产品,隶属于卫生部健康产品和食品司管理。天然健康产品是自然产生的,是用来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物质。通常是由植物制成,但也可以来源于动物,微生物和海洋。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片剂、胶囊、可剂、溶液、霜、药膏、药水。加拿大颁布的《天然健康产品法规》中规定了健康产品生产许可、加工厂许可、良好操作规范和标签要求等内容。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结论:加拿大把保健品称为天然健康产品,是指自然产生的,用来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物质。
澳大利亚。在食品和药品之间存在着一类在安全和功效方面与药品有交叉的产品,澳大利亚把这类产品归类为补充药品,包括草药、维生素、矿物质、营养补充剂、芳香性植物油和顺势疗法产品。澳大利亚颁布的药品管理基本法规《治疗品(收费)法案1989》规定,治疗物品管理局(TGA)负责监督管理补充药品,随后又发布了《治疗品法案》。TGA建立了一个注册登记数据库,风险性较高的产品在注册登记数据库中被作为注册类产品,风险性较低的产品被作为登记类产品。绝大多数补充药品属于登记类产品。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澳大利亚把保健品称为补充药品,是指在安全和功效上与药品有交叉的一类产品,管理上作为药品补充的治疗品来管理。2,这类产品要进行注册和登记,但绝大多数产品由于风险较低,所以只要登记就可以,而不需要注册。
日本。日本修改通过的《营养改善法》(现改称为《健康促进法》),在特定营养食品中的第二大类第四小类中,将功能性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保健用食品”。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卫新第72号文件”将特定保健用食品定义为“凡符合特殊标志说明属于特殊用途的食品,在饮食生活中为达到某种特定保健目的而摄取本品,并有望达到一定保健目的的食品”。通过实施营养改善法细则,日本将特定保健食品的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日本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要经过从申请者、保健所、都道府县或政令市或特别区,最后到厚生省并委托特定保健用食品委员会和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讨论的程序。日本民众对于保健产品较为熟悉,这也使得一定阶段内特定保健食品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以上概念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日本把保健品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是指通过服用这类产品可以达到某种特定保健功能。2,日本的保健品审批制度比较复杂,但审批通过的产品都是非常好的产品,日本民众普遍比较认可。
以上从世界各国产品定义和政策法规方面做了简单的描述,但是从这些发达国家的态度基本能得出以下结论:1,各国虽然对这类产品的叫法名称不同,但基本可以统一的认为这类产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一类产品。2,某些特定成分大剂量服用时具有临床治疗效果。3,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太高,所以只能作为保健使用,而不能替代药品,更不能宣传治疗效果。4,夸大宣传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外国也存在保健品夸大宣传的情况,对这类产品应理性对待,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过于迷恋。普通人无病保健,有病还需去医院就诊,遵医嘱。